創造我國民族品牌,實現用技術占領國際市場,是我們的中國夢。——山東省四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袁厚之
  新聞背景:山東四方創辦15年來,研發出“世界上最好的軋輥”,開創了“以鑄代鍛”生產鋼管軋輥的時代。憑藉自主技術,這家民營小企業贏得世界巨頭德國西馬克公司青睞,讓“中國創造”比肩國際市場。
  3月18日,是袁厚之畢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的手和德國西馬克-梅爾公司採購副總裁海森勒握到了一起。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握手,其背後是一筆9套ERW焊管軋輥大額出口訂單落地。這批軋輥將全部配套於西馬克為俄羅斯定製的設備,參與中俄天然氣戰略合作項目跨國輸氣管道的製造。
  牽手世界冶金裝備製造巨頭,堪稱四方15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它意味著四方自主創新的“以鑄代鍛”新型焊管軋輥收穫了世界最高權威的認可,可與以歐美為代表的高端鍛造軋輥比肩國際市場。這一刻,袁厚之為之奮鬥了40餘年。
  過去30多年間,中國以市場換技術路線一度盛行。但至今“中國製造”走不出“8億件襯衫換1架飛機”的尷尬。大勢如是,四方這家小而美草根民企如何將“以自主技術換國際市場”進行到底,並最終走出國門,揚“中國創造”的志氣?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軋輥”又是怎樣煉成的?裊裊茶香中,我們來聽聽袁厚之的故事。
  袁厚之今年68歲了,戴一副黑框眼鏡,頭髮已近花白。他身上仍保留著科學家的本色,性情和藹,低調務實,唯有談起摯愛的軋輥鑄造才眉飛色舞,滔滔不絕。
  袁厚之說,他此生最大的興趣便是搞技術研究,冶金軋輥事業一干就是40多年,也不覺煩悶枯燥。他曾先後在濟鋼及山東冶金研究院工作30年,直到1999年在知天命的年紀創辦了四方,並將其發展為國內最大的軋管高鉻合金軋輥專業生產基地。
  四方的“第一桶金”來自為天津鋼管公司配送軋輥。當時,世界矯直輥市場由歐美壟斷,該公司設備全部採用進口。四方不服這口氣,他們經多次試驗,自主研發出一套“以鑄代鍛”高鉻合金新材料製成的新型矯直輥,送到了現場,但由於全新的材質和製造方法尚無先例,天津鋼管公司不敢貿然裝機,將其擱置。機會來了。有一天,進口矯直輥庫存斷檔,訂購備件一時難到,整個生產線眼看陷入癱瘓,有人想起了廢鋼堆里的四方矯直輥。令人意外的是,這套輥子安上後沒有發生任何問題。從此,天津鋼管公司決定放棄依賴進口,全部採用了四方高鉻矯直輥。
  就這樣,四方以鑄代鍛高鉻矯直輥名聲大振。此後,包括上海寶鋼等國內80%以上的大型鋼管廠均採用了四方高鉻輥,國內新上的無縫鋼管機組幾乎都選用了該產品。四方軋輥還出口德國、美國、韓國、印度等10多個國家。
  四方的成功絕非偶然。這源於袁厚之及團隊在冶金軋輥領域幾十年的深厚積澱。這家以技術創新立身的公司,成立之日便確定了“不再模仿、重在創新,不再跟蹤、重在跨越”的發展理念。“以鑄代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用高鉻合金材料鑄造組織緻密、無縮松瑕疵的異型輥坯是世界性難題,在技術上還是空白。在袁厚之帶領下,四方研製的“智能控溫、順序凝固、近終成型”鑄造技術取得成功,新型軋輥使用性能和壽命是國產鍛造軋輥的2-3倍,超過進口軋輥。這一創舉,打破了國外先進技術的壟斷,幫助鋼企實現了高檔軋輥的國產化,以往教科書異型軋輥選材的局限也被改寫了。四方軋輥獲8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被中國鋼管分會評為“世界上最好的軋輥”。
  如今的四方已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軍企業。去年,四方作為理事長單位,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20餘家單位成立了“中國鋼管和冷彎型鋼工模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並著手組織編製《焊管軋輥》國家標準和《冷彎型鋼軋輥》行業標準。
  德國西馬克公司代表所羅門先生提起四方連連稱贊。自5月26日起,他被派到四方,現場監督這9套設備的生產。這位嚴謹的德國人告訴記者,他們已做過多次檢測,四方的產品和工藝都很棒,這也是西馬克在天然氣管道設備製造領域第一次採用中國企業的產品。
  出於生產需要,四方去年將研發基地搬到了大橋鎮。這樣一來,袁厚之每天上下班要往返幾十公里。本應頤養天年的年齡如此奔波,他卻樂在其中。他說,現在是四方發展最關鍵的時候,我不能停下來,而且,我們“創造我國民族品牌、實現用技術占領國際市場”的中國夢才剛剛拉開帷幕。 (本報記者 祝蕾)  (原標題:山東四方:“小而美”民企玩轉國際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f72sfjpt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